|
長征七號發射平臺的關鍵控制件四通均流閥承擔著火箭發射前姿態調整控制的重擔。四通均流閥允許的最大公差是兩絲,加工粗糙度僅有1.6微米,73個孔要在兩天之內不停機加工完畢,保證100%的合格率。這樣嚴苛的加工要求,韓利萍實現了。而大國重器背后的大國工匠,不僅只有韓利萍長征七號發射平臺的關鍵控制件四通均流閥承擔著火箭發射前姿態調整控制的重擔。四通均流閥允許的最大公差是兩絲,加工粗糙度僅有1.6微米,73個孔要在兩天之內不停機加工完畢,保證100%的合格率。這樣嚴苛的加工要求,韓利萍實現了。而大國重器背后的大國工匠,不僅只有韓利萍一位。今天,小編給金粉們介紹幾位杰出工匠,修復600多臺航發、手工焊接精密部件、加工長征系列發射平臺關鍵零件……她們是誰? 面對一個個難題,韓利萍有著“獨到”的加工思路!靶】、深孔、斜孔先行”“先粗后精”的加工順序原則、切削參數的合理匹配等全套工藝參數是她多年操作經驗的積累,也是她確保零件加工一次成功、萬無一失的“絕活”。在聲音嘈雜的車間里,通過聆聽機床運轉、刀具切削和加工振動的聲音,觀察鐵屑顏色、形狀變化、工件表面刀痕,她就能夠準確判斷出刀具的磨損程度和零件切削過程中的微變形量,及時進行修正補償,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可靠。憑著這些“絕活”,圓滿完成了多項重大宇航產品地面發射設備的生產制造。 下一篇德馬吉成功案例 |